截至10月8日,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向OIE(世界动物卫生组织)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,已有14个国家发生3915起非洲猪瘟疫情,形势比2017年严峻。
俄罗斯自2007年12月爆发非洲猪瘟(1977年原苏联曾爆发非洲猪瘟,后被成功扑灭)以来,该病持续发生与流行至今,疫情绵延不断,甚至蔓延到距我国仅1000公里的远东城市伊尔库茨克,几乎扩散至该国的整个养猪体系。
2014年,四个欧盟国家发生非瘟,至此,ASF已在其它欧洲国家相继爆发。菲律宾在2018年8月报告了该病的存在,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不同省份出现ASF,并淘汰了超过90,000头猪。 此外,比利时在2018年9月14日通报了公猪的几起病例。
因此,ASF的流行病学情况可被归类为对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威胁。 故本文将侧重评估当前该病流行的主要特征,并为已确定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。
当前该病的主要特征
1. 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中观察到不同的流行病学情景。
在高加索地区,俄罗斯联邦,乌克兰和罗马尼亚,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家猪,野猪病例较少。
在欧盟(未考虑罗马尼亚),超过90%报告的ASF归因于野猪,猪场可见零星爆发。
在菲律宾的近期感染中,该病在家猪猪群中迅速蔓延。
2. 野猪群在非瘟传播过程中和流行方面发挥着作用关键。
野猪较以往密度更大且数量急剧增加。在过去几十年中,在某些地区增长甚至到700%,这会直接影响接触率并促进改病的传播。野猪反复移动的过程会引起同源物种的感染
在不同感染病例中分离出不同的ASF分离株。从受感染的动物分离出的ASF病毒,具有从急性到无症状的不同临床表现。这并不少见,正如之前在西班牙和撒丁岛所描述的那样。当受影响的区域为阴性时,观察到急性ASF。然而,当感染在该区域周围流行时,一定比例的感染动物(2-6%)可以存活,使病毒存在于不同的器官和淋巴结中,并具有间歇性的病毒血症。这些带毒动物成了环境和健康动物(野猪和家猪)的潜在感染源。
3. 人类活动依然推动一些受影响地区的非瘟蔓延。
当人们不了解传播机制时,ASF可以长距离传播。 导致ASF传播的一些人类行为包括饲喂泔水或紧急销售,即在检测到ASF之前试图出售其受感染的动物。
猪场生物安全对于避免ASF在猪场的引入和传播至关重要。散养猪场是养猪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,故大多数疫情多发生在该类猪场。
不正确的车辆清洁和消毒是疾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。
野猪管理包括为狩猎场提供野猪饲料,增加野猪丰富度并促进了动物的接触。所有这些因素随后增加了病毒的传播。
图1.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,包括与感染动物及其产品,排泄物/分泌物和/或血液,胴体,不同污染物和生物载体的直接和间接接触(自行阐述)。
10项针对非洲猪瘟(ASF)的建议
1、不要低估非洲猪瘟。非洲猪瘟是一种从病毒结构到流行病学都很复杂的疾病,这么多年一直未被攻克。
2、了解该病,其传播机制(气溶胶并不重要,虽然血液很可怕,受污染的车辆和污染物是最大的风险之一),临床演变(从急性到无症状),在猪场的疾病呈现(它通常不是爆发性的)。
3、应审查和更新早期检测计划和应急计划。 所有与ASF作斗争的人员都应该被告知并应一起工作(猪农,兽医,私人和官方实验室,林业官员,研究人员,政治家等)。
4、诊断。应实施疾病检测临床培训,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检测系统。抗体(ELISA和/或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)和病毒(实时PCR)检测应平行进行。这是必需的,因为存在具有/不具有病毒和/或抗体的动物。
5、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审查控制程序(隔离区划/或分区)。隔离区划和/或分区策略可以联合使用。
6、停止从有风险的地区进口活猪和猪产品。
7、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,特别是在可能与野猪接触的散养猪场。如果可行,将猪场建在远离野猪区域的地方。 如果不可行,双重围栏,更衣室或在窗户上放置隔网等生物安全措施对于避免ASF引入至关重要。
8、建立控制措施,以减少野猪数量。我们需要与野猪猎人合作来控制和根除ASF。
9、持续教育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易感染动物的人,包括猪农,以及游客和任何其他与易感动物接触的人。
10、继续研究以获得ASF疫苗。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与CISA-INIA合作,正在努力获得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,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
结论
尽管努力控制ASF病毒,ASF病毒仍在传播。自2014年以来,已有九个欧盟国家报告了该病。故必须改进用于控制ASF的系统。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情况,那么欧洲野猪很可能会被感染并成为其它野猪反复感染的感染源,对家猪来说也是如此。故整个猪业面临的风险很大,我们需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。